2024年05月07日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评论 江苏经济新闻网 > 评论

追寻知青足迹 弘扬“知青精神”

2021-06-27 来源:江苏经济新闻网

贵州省黔南师院经管学院开展师生“寻知青足迹”活动


江苏经济新闻网讯(马小青 王廷勇 报道)为更加深入了解、学习并发扬“知青精神”,树立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思想,让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成才、接受再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到平浪镇沙拉河村开展“寻知青足迹”活动。

黔南师院经管学院开展“寻知青足迹”活动

一、那一个让人追忆的年代

上世纪6070年代,为让青年知识分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向人民群众学习,我国初、高中青年学生和大学毕业生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在全国各地展开。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炼红心等是当时口号的典型代表。

QQ图片20210618200753

1963年,毛泽东同志提出“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号召全国人民学习大庆工人和大寨农民苦干实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造农业工业生产条件。农民、工人积极响应号召,艰苦努力,为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IMG_256

197697日,贵州日报刊登一篇报道:《扎根农村干革命——记战斗在都匀平浪区的一批知识青年》。报道中写到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都匀县凯酉公社党委书记金建民同志,他在这个地方呆了多年,认为在农村扎根,很重要的一条是思想上在农村扎根。自己的地位虽然改变,但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传统不能变,担子虽然重了,不但不能减少劳动,还要更加自觉地参加集体生产劳动,更加自觉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然,就可能在思想上松懈;另一个则是肖剩耘同志,他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农村的发展,致力于改进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机械,他不懈的自主钻研小型水电站和新修水库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方面知识,在大队党支部和贫下中农的鼓舞下,解决了农业用水、用电问题,为抗旱夺取农业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自己既是设计员、材料员、采购员,还充当施工技术员和安装工人,最终成功的安装了一个小型发电站。这两人的事迹就是“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生动例证。

197697日贵州日报刊登的报道

正是这样一批批知识青年前往农村,立志扎根于农村,才让农村发展的更加富足。如今的新一代知识青年,更应该前往农村,与农村相融合,去农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将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农村实践充分结合,不断提高青年们的专业能力和学科素养,感受改革开放后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走乡村路,感受知青足迹

2021617日至20日,经济与管理学院部分师生在王廷勇副书记的带领下前往都匀市平浪镇沙拉河凯口村进行“知青文化”调查。本次活动的组织者王廷勇博士说:“要真正了解“知青文化”,真实感受知青们当时的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我们需要去知青们工作过的地方,重走知青们走过的路,重温知青们的奋斗历程,才能更加深入理解和学习知青精神。”

到了凯口村,当地农民的热情让我们感受到无比温暖。了解当年知青往事的村干部介绍,1968年底,都匀市平浪镇沙拉河凯口村迎来了满载知识的第一批知青。刚开始,初来此地的知青们生活有些不习惯,因之前与当地的老百姓从未接触、互不了解、也不熟悉,有些拘束。当地的老百姓对外来的知青们也有些不信任,相互没有太多联系。但为解决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产量低这个棘手的问题,知青们四处走访,询问农民们所遇到的各种难题,晚上回到住所就翻阅各类书籍,结合自己的知识,着手解决各种农业种植问题。知青们教农民如何精准施肥,如何正确的对农作物进行栽种,一次次讲授后,种植方式的改变提高了当地的粮食产量。知青们带来的先进技术促进了当地农业发展,让当地的农民过上了吃饱饭的日子。

IMG_9150

青年学生与村干部交流

三、深入了解和认识“知青文化”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当年知青们去过的地方,重温当时他们劳动生活的场景,记录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来的点点滴滴。

知青们和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不怕苦不怕累。后来,随着发展的需要,凯口村的知青人数也从最开始的四五人增加到了280人左右。知青们对当地农民无私的帮助感动了农民,大家相处愈加和谐。知青和农民一起劳作的田地,被称作“知青田”,大家一起前往农田种植稻米,在知青们的带领下,粮食产量逐年增加。

QQ图片20210618200603

1974年,第二批知青来到凯口村,他们农忙时参加劳动,平时组织农民进行交流学习,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农业知识。知青们还组织当地农民学习政法知识,了解我国的政治法律知识。同时,知青们用石灰、桐油、石头在沙拉河搭建了桥墩。后来在桥墩上架起的桥连接了两岸,方便了种植、运输等农事作业。我们同行的一批人,踏上这座当时用一双双手搭建出来的人工桥,体会到了他们搭建桥墩的辛劳,看着对岸茁壮成长的庄稼,我们愈加敬佩,愈加感动。敬佩当时他们的勇敢坚持,感动他们的无私奉献。知青们离开后,这座小桥成了无名桥,为了感谢知青对当地的贡献,人们将这座桥叫做“知青桥”。

IMG_9161

学生们重走“知青桥”

四、弘扬“知青精神”,我们在行动

在农村比较落后的那个时代,广大知青听从党的号召,前往落后农村,战天斗地、无私奉献、艰苦奋斗。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丰富知识与拼搏的青春铸就了“知青精神”,“知青精神”反映了广大知青们为国分忧的艰苦奋斗精神、创业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知青们思想活跃,工作勤奋,学习刻苦,能够灵活的吸收知识,知青们对当地农民无私的帮助感动了农民。他们敢想敢做敢奋斗,不怕失败,敢于重新从头再来,拥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青春活力和人生乐章。

凯口村村支书说:“20世纪60年代,青年学生积极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来到我们村子,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不抱怨,为我们提高粮食产量、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了生活条件做出了积极贡献,非常感谢他们。他们的满腔热血、拼搏精神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美好,值得我们赞扬和学习,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听取专家学者的建议,团结带动农民,不断建设美丽乡村。”

为推进乡村振兴,2018年,都匀市平浪镇沙拉河凯口村积极招商引资,打造农企结合,引进了“贵州成宇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利用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建成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旅游、运动健康、养老养生的多样化康养产业。公司带动了人口回流,带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转型。该企业积极发扬知青们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文化资源、生态资源“发展立体经济,做实生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造福一方百姓”,实现了企业与农村共同发展。 

李颜洪老师说:“看着嫁接在不同树种上的那么多铁皮石斛,就能够想象出当时种植时,劳动者他们有多艰辛,再加上后期的采摘,这又是一项庞大的工作,但他们依旧坚持了下来,细心的完成了这些繁琐的工作,这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知青精神的不断延续,而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习并发扬这种伟大的知青精神。”

IMG_9113

学生们采访“贵州成宇益丰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

“知青精神”作为传承几十年的伟大精神,它是广大知青响应党的号召不懈奋斗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发扬光大。“知青精神”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是一代人的精神写照。

学习发扬“知青精神”,村干部应刻苦学习、努力实践、深入群众、主动作为、敢于担当,为民谋事。“乡亲们需要什么,就干什么,以心待之、以情动之、以身作之、以事成之、群众信之。”这是村干部们立足基层、扎根群众、倾心帮扶的指南。

学习发扬“知青精神”,企业与农民应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人翁精神。企业应帮扶当地群众融入创业,增强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学习发扬“知青精神”,新时代知识青年更应该踏上乡村之路,与农民相知相熟,将所学知识用于农村,将党的方针政策带到农村,向农民传递党的关爱。

IMG_9133

新时代知识青年践行“知青精神”

这次“寻知青足迹”活动,让我们感受到知青们的无私奉献精神。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发扬“知青精神”,做一个“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永远跟党走”的新时代青年。                                        

 


关于本站 | 服务条款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 | 城市加盟 | 招贤纳士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2024 © 南京苏台文化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 域名:www.js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53719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69号
技术支持:南京博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网站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