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7日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泰州 江苏经济新闻网 > 泰州

江苏兴化:系统推进乡村振兴 描绘美好生活画卷

2019-11-05 来源:江苏经济新闻网

编者按:“水润兴化,如诗如画。”秋季,是多彩的季节,也是收获的季节。近年来,兴化抢抓多重战略发展机遇,深入践行“两山”理论,高质量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系统打造经济、自然、社会、政治“四大生态”,努力走出安全第一、生态环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高水平全面小康发展新路,实现从传统老路跟随者到发展新路探索者的华丽转身。日前,人民网江苏频道组织报道团队走进兴化推出这组系列报道。

赏千垛菊海、看水上森林、住碧水东罗、品兴化大闸蟹……当下季节来到江苏兴化,里下河腹地散发出的韵味让人流连忘返。

向北,可到东罗村,这里通过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让乡村变成了景区,田园变成了公园;向南,北孙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让传统村落的淳朴变得更加浓郁……

“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兴化乡村,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兴化市委书记李卫国说,要用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践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兴化实践走在全省前列。

新时代,新征程。兴化正奏响乡村振兴的号角,在希望的田野上努力描绘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位于永丰镇的兴化河蟹交易市场 兴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大闸蟹产业链,夯实乡村底子

提到兴化,不得不说大闸蟹。

兴化是“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拥有4个“中国河蟹之乡”,永丰镇就是其中之一。全镇河蟹养殖多达6万亩,2000多农户都围着这个产业转。

曾几何时,养蟹并不是一个能当成产业做的买卖。蟹农辛苦养的蟹,贩到上海、南京等地,利润大半被经销商赚走了。

一头连着产地,一头连着市场,如何才能将中间这座“桥”架起来?2010年,永丰镇建起了苏中地区第一家河蟹交易市场。从此,蟹农不用再东奔西跑,待在家门口就能把蟹卖个好价钱。如今,交易市场年交易额30多亿元,带动了当地13家水产公司、15家水产品加工企业、41家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沈浩是名“80后”,也是兴化市朋缘水产有限公司的负责人。2006年大学毕业时,他曾犹豫过到底是去城市发展,还是扎根农村。和家里人一合计,认为兴化大闸蟹久负盛名,农村天地大有可为。他注册公司,又成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周边乡镇甚至邻近市县的养殖户整合起来,带领蟹农共同致富。

为了做大做强河蟹产业,沈浩还注册了“膏满堂”、“膏小满”等多个大闸蟹品牌,招募返乡大学生开拓电子商务。如今,他经营的天猫店铺已经从年销售额300万元,到如今突破了5000万元,公司也已成为镇里挂牌的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像他一样回乡创业。

有产业基础,有人才职称,永丰顺理成章形成了以河蟹产业为主体的养殖、加工、电商一套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永丰镇党委书记冯建祥说,镇里还在致力打造“蟹塘月色”小镇,通过多元化的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底气、添活力。

北孙村美丽乡村一景 张玉峰摄

田园乡村打造,提升乡村颜值

千垛镇东罗村,一个既有颜值又有气质的美丽乡村。这里地处里下河腹地,紧邻千垛景区、平望湖和李中水上森林公园,是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之一。

昔日的东罗,只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落寞乡村:村大礼堂年久失修,一些房屋几近破败,7成以上的劳动力外出打工,独居老人达到14%。

两年前,兴化市政府、万科和东罗村通过“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创新合作新模式,共同组建万兴公司,负责东罗村的建设和运营发展。其中,兴化市国资公司负责承担村内基础设施和破旧房屋收储投资;万科主要负责承担新兴产业开发、村内建筑、景观及部分公共载体的投资;村民可以通过村集体以闲置生产资料入股,集约运营,从多方面获取资产性收益、劳动性收益和分红。

“如今的东罗有了人气,在外打工的也回村发展了,大伙生活有了新奔头。”说这话时,74岁的村民罗炳山一脸的骄傲,嘴里还蹦出一个新词——“网红村”。

无独有偶,演绎里下河水乡村落“蝶变”的还有戴南镇北孙村。

“北孙村以畜禽养殖为主,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村里的南大河也成了臭水塘。”村支书夏巍说,北孙村曾是经济薄弱村,在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他们通过依法划定区域,引导符合条件的养殖户转移,加强畜禽粪便社会化收运处理体系建设,同时发展高效农业,对北孙村13条河道实施疏浚清淤,对村容村貌进行环境大整治。

沿着北孙村的村落小道走上一圈,这里到处氤氲着田园的清香,透露着丰收的气息,洋溢着幸福的笑脸。

除了东罗村、北孙村,海南镇刘泽村、陈堡镇唐庄村、新垛镇施家桥村、大垛镇管阮村、千垛镇徐圩村,这些美丽乡村的画卷都在徐徐展开。

 

戴南镇银河艺术团在演出 兴化市委宣传部供图

乡风文明建设,重塑乡村风尚

在北孙村,每周两场的戏曲演出准时在村里的百姓大舞台开演。送戏下乡的,是兴化市文化惠民演出单位银河艺术团。

别小瞧这家镇里的艺术团,可是当地一个响当当的文化品牌。5年前,它由戴南镇企业家马春宝领衔创办,投资700多万元建成了总面积2400平米的银河大楼,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了灯光音响、摄像机、转播车等先进设备,与戴南镇文化艺术中心共同办起“百姓大舞台”。

60多位演员中,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有开工厂、做企业的老板,有卖蔬菜、弹棉花的经营者,也有农民兄弟,大家为了共同的志趣爱好走到了一起,成立以来已义务演出100多场。

农民不仅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农村思想文化产品供给不仅要“够”,更要“精”要“好”。面对来自基层农村、农民的新诉求,兴化市积极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致力推进文化惠民服务。其中,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评选推广一批优秀家规家训,促进形成崇德向善之风、勤俭节约之风、文明健康之风。

在沙沟镇石梁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天井里,56岁的仲翠女正和伙伴们紧张地进行着板凳龙舞蹈的排练。像仲翠女这样的群众文化爱好者有800多人,占全镇人口的大半。整个沙沟镇的文化惠民活动也因为有这样雄厚的群众基础而日渐丰富。

“乡风文明的建设,让村民抖擞起了精气神,也提升了乡村文化品位。”戴南镇宣传委员、副镇长杭淑萍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让农民“住上好房子、开上好车子”,还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活得有面子”。 

关于本站 | 服务条款 | 广告报价 | 新闻投稿 | 城市加盟 | 招贤纳士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4-2024 © 南京苏台文化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 域名:www.jsw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3053719号  苏公网安备 32010402000769号
技术支持:南京博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网站建设